老蒙医黄志刚:耕耘在蒙医药天地间的老黄牛
日期:2019-06-28
来源:全国名老蒙医黄志刚传承工作室
年近古稀,黄志刚仍奔忙着,前几天刚从上海“取经”回来,他率课题组前去上海大医院学习交流,探讨谋求蒙医药的振兴发展。 黄志刚自嘲自己是头老黄牛。其实他就是一头老黄牛,勤勤恳恳地耕耘在蒙医药天地间,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干干净净、不求回报。虽已70岁,但在蒙医药振兴发展道路上,他冲锋陷阵,像先锋战士一样奔赴在最前线。
话解蒙医药
初识黄志刚,感觉他是一个大学教授,身着西装,分外年轻,虽然他有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的二级主任医师、知名专家、全国名老蒙医,诸多头衔。但他桃李满天下,带出的学生很多,现在有的已走向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老”态,不仅他心态年轻,而且外相更具精气神,在他的嘴里经常能听到一些流行语,诸如互联网+蒙医药等热点话题。“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保持学习力才能青春永驻,自信满满”黄志刚说。 他始终保持一种学习力。黄志刚是一个蒙医药专家,同时学习西医,潜心研究中医。他从不同的角度看蒙医药,用中西医知识分析蒙医药,将中医、西医、蒙医融会贯通,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来看待蒙医药。所以,他解读蒙医药时毫不费力,在做专家讲座时往往更通俗易懂,他擅于用人们熟知的身边事物打比方,做比喻,形象生动,听者明明白白,心领神会,他将蒙医药学解读的很轻松,听者往往是欢笑之余,恍然大悟,原来深奥的蒙医药,只要通俗的讲,也能明白其内涵。 如何理解通俗话解蒙医药?黄志刚表示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深入浅出的解读,用较短的时间,把蒙医药的主要内容说清楚,使没有系统掌握蒙医药理论的青年蒙医药人员更深刻的认识、理解、认同蒙医药的真谛,使西医中医人员了解蒙医药的科学内涵,使业外人士了解蒙医养生保健的科普常识。 他这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诸如蒙医的“三根”、“七素”,他是这样讲的,“三根”可以理解为西医的体液调节中的激素、神经活性物质、神经介质、电解质、酶系统;“七素”是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物质,是由五元组成的。在正常生理活动中,三根对七素进行调节,互相依存,维持健康生理活动,保持人体的健康。在病理过程中,三根失衡,对七素进行伤害导致疾病。 每一项内容,他都尝试用中医、西医、蒙医,三种角度做讲解,有理有据,形象生动,听者容易接受。如蒙医三诊“望问切”相当于中医四诊 (望、闻〈嗅〉、问、切 ),十七种药效:柔、重、温、油、固、寒、钝、凉、和、稀、燥、枯、热、轻、锐、糙、动。相当于中医“四气”的寒、热、温、凉药性,也有中医 升、降、浮、沉的内涵。 如此,通过类比、对比、寓意的方式,让人易于接受。 黄志刚认为,蒙医药学是一门以预防、养生、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全科医学。在当前提倡全民健康的时代,传承、发扬蒙医药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者仁心
做行的榜样。 医者仁心最为关键的是用行动说话,体现在对待患者对待下属身上。 黄志刚了解和体恤患者,也喜欢和患者交朋友,同情患者生病即遭受病痛的折磨,又花费大量钱财,每每有患者过意不去或花钱“买平安”给他塞红包,黄志刚都会拒绝,实在拒绝不了的,他会将钱交医院,充当患者的医药费。 对待年轻医生,他甘愿当奠基石,争取机会给年轻人,助其成长,在担任临床科主任期间,业务上积极耐心指导下级医师,提高他们的医德医术服务技术水平,在反腐倡廉方面,他不为利益所动。尤其拒绝医药代表的药品回扣,给年轻医生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和形象。黄志刚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支部书记,院长助理,科主任,多次获得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从来不开回扣药和不接受药品代理商的宴请,担任科主任期间,处处为患者着想,开药做检查都要考虑患者的经济负担。一生干干净净、坦坦荡荡。 这成为蒙医药学界的一面旗帜和标杆。
临床学术走在前
标杆与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工作,黄志刚处处身先士卒,硕果累累! 1950年9月26日黄志刚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山咀乡牧人家里,1972年3月被选送上了内蒙古医学院攻读蒙医专业,1975年10月完成学业,被分配到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三甲医院)。1975年10月至2012年4月,他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蒙医医院(三甲医院)工作,2012年4月至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工作。 工作以来,黄志刚为蒙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曾先后拜阿拉坦仓、敖拉哈等老一代著名蒙西医专家为师,并在实践中耳濡目染,细心揣摩,深得其真传。并结合自己临症体会,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运用蒙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尤其是用蒙西医结合对冠心病、偏瘫、高血压、脉管炎、静脉炎、胃病、妇科病、糖尿病、甲状腺病、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断治疗研究精深。1992年,他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97年以抢救、继承、整理名老蒙医专家经验以业绩突出而再次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1990年,他在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带头创建了自治区第一个蒙医心血管病科和病区,并带领全科人员发挥蒙医特色,应用蒙医药规范化治疗心脑血管病作出了贡献。积累了丰富的抢救诊疗经验和病区管理经验。同时,他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开发研究出治疗血管性脑病的蒙药《珍珠七味胶囊》,抗疲劳、抗衰老的蒙药《补虚益寿胶囊》,治疗冠心病的蒙药《栀子四味胶囊》,治疗高血压的蒙药《文冠木-5味》,治疗周围血管病的蒙药《通脉汤散》,并应用于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在学术上,他创立了黑白脉同治说: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深刻研究蒙医经典理论并经过临床实践验证,创立了“黑白脉同治说”,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动脉硬化等病症,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黑脉(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白脉(神经)是行气的载体,要行气活血就得同时医治黑脉和白脉。传承了健胃优先说:作为全国首届名老蒙医学术传承人,继承了已故指导老师阿拉坦仓60余年的临床经验,传承了“健胃优先说”,主张治疗一切疾病首先要保护和治疗胃肠系统,认为消化吸收不好,服药也起不到最佳疗效,消化功能好,能强身、提高抗病能力和对治疗药物的吸收。 薪火相传
蒙医学需传承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探索,多年来,黄志刚承担和结题的科研成果很多,多数都应用于临床实践,他是全国第三届、第六届名老蒙医专家学术继承人导师、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第三届名老蒙医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呼和浩特市第一届、第二届师承教育老师。 黄志刚认为,应该将自己所学传承下去,多年来,他培养徒弟、研究生、 规培生数十名,积累了丰富的传承经验和教学经验。2018年,他被遴选为全国名老中医(蒙医)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继续总结整理临床经验和培养学术团队人才。 2019年2月9日,黄志刚传承工作室鄂尔多斯蒙医医院工作站揭牌,这也拉开了黄志刚传承工作室蒙医药薪火相传的序幕。他将言传身教、传承帮带,为蒙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薪火相传、师徒结对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黄志刚牵头成立了内蒙古健康科学研究会,为蒙医药事业鼓与呼,研究会会员是副高以上的蒙中西医专家,他多次组织举办论坛、沙龙、讲座,专题讨论研究蒙医药发展,组织医学专家尽社会责任。成为业界学术氛围浓、主题明、干货多的会议组织。增强研究会办会能力,汇聚了人气,增长了学识,开拓了视野。研究会成立以来多次召开全区蒙医学术会议,活跃了蒙医药队伍的学术气氛。2008年,2013年,分别在呼伦贝尔市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组织召开了“首届草原医药学学术研讨会”和“第二届草原医药学学术研讨会”,为蒙医、中医、西医联合防治草原地区疾病,创立了学术交流的平台。2016年6月,他领导内蒙古健康科学研究会牵头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成立了“内蒙古道地蒙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发展内蒙古道地蒙药材产业和产学研结合发展蒙医药产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018年12月22日,黄志刚组织召开全区蒙医药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区医药卫生事业领导专家从业者约100多人参会,与会达成一致共识,蒙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蒙药材种植源头提质增效成为迫在眉睫,要实现蒙医药振兴发展,要把好药材种植关。 同时,黄志刚负责编辑审阅发行《中国蒙医药》杂志(国家级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期间,为刊物的发展壮大和提升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为该刊由内部不定期发行到公开发行,从省级刊物升格为国家级学术刊物,从季刊发展为月刊的30多年中,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付出了汗水和才智。该刊是我国发行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份国家级蒙医药期刊。该刊不仅是向广大蒙医药人员提供医疗教学科研方面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和学术论文,而且为蒙医药学术人员在学术交流、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鉴定、科研成果申报、研究生教育、师承教育、领先学科评定及蒙医药队伍的学术地位提升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就是一头老黄牛,甘当事业发展的奠基石为患者服务的老黄牛,为此,他乐此不疲,为蒙医药的振兴发展开天辟地,继往开来!
|